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层有效厚度的解释技术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资料准备、解释方法及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层的有效厚度解释工作。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rpretation of Effective Thickness of Low Permeability-Ultra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Oil (Gas) Reservoir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3
国际标准分类号:7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177-2018《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层有效厚度解释技术要求》是陕西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低渗透和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中有效厚度的划分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岩性特征分析
本条款强调了在确定有效厚度时必须首先对岩心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来说,需要根据岩性描述、粒度分布以及胶结物含量等信息判断储层的质量。例如,对于砂岩而言,高孔隙度且未被严重胶结的颗粒支撑砂岩更有可能成为有效的产层。
5.2 测井资料处理
测井曲线是划分有效厚度的重要依据之一。该部分指出,在处理自然伽马、电阻率及声波时差等测井数据时,应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消除仪器差异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区域经验公式建立适合本地地质条件的解释模型。此外,还应注意剔除因井眼扩径等因素造成的异常数据点。
6.3 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当单一参数不足以准确界定有效厚度范围时,可以利用多元回归或克里金插值等统计手段整合多种测井信息生成三维空间分布图。这一步骤有助于更精确地识别出那些虽然单井测试显示较低产能但实际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小型油气藏单元。
附录A 实例说明
附录提供了两个典型油田实例来展示如何按照上述原则执行有效厚度评价流程。通过对比不同深度段内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直观理解哪些因素决定了某一层位是否具备经济开采意义。
以上内容仅为标准部分内容摘录与简要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