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处理公路软弱地基的技术要求、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以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为主要处理材料的公路软弱地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Weak Subgrade of Highway with Recycled Materials from Construction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处理公路软弱地基技术规范》(DB61/T 1174-2018)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规范首先明确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概念,即来源于建筑工程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后用于工程的材料。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奠定了基础,确保了材料来源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材料质量要求
在材料质量方面,规范强调了对再生骨料的技术指标控制。例如,再生粗骨料的压碎值不应大于30%,吸水率不宜超过5%。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再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从而影响其在路基中的稳定性。
设计原则
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对于软弱地基,推荐使用置换法或加筋法等方法。其中,置换法要求再生材料的压实度达到93%以上,而加筋法则需要考虑土工格栅与再生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中,规范提出了严格的工序管理要求。如分层摊铺厚度不宜超过300mm,并且每层都需进行压实检测。此外,还规定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施工的具体措施,比如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以保证再生材料的质量。
检验与验收
最后,在检验与验收环节,规范指出应对再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全面测试。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级配、含水量测定以及承载力试验等。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时,才能视为合格产品并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处理公路软弱地基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而且通过严格的质控体系保障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对于促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