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制造成熟度等级的定义、评价准则及实施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制造业企业对自身制造能力的评估与提升。
Title:DB61T 1222-2018 Manufacturing Maturity Level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J1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222-2018 是陕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制造成熟度的等级划分及其评价准则。这一标准适用于制造业企业,用于评估其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成熟度水平。
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解读
# 一、制造成熟度等级划分
该标准将制造成熟度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初始级、基础级、增强级、优化级和引领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能力和绩效表现。
1. 初始级:企业刚刚开始实施现代化生产管理,缺乏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2. 基础级:建立了基本的生产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部分自动化生产。
3. 增强级:具备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在多个环节上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
4. 优化级:实现了全面的信息集成与过程优化,能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5. 引领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仅自身实现了高度智能化,还能够带动其他企业共同进步。
# 二、评价准则
评价准则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领导力:要求企业领导者具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意识,并且能够有效推动变革。
2. 战略管理:包括制定长远发展目标、风险控制措施等。
3. 资源管理:涵盖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4. 过程管理:涉及产品开发流程、生产作业流程等多个方面的规范化操作。
5. 绩效结果:通过定量指标如成本降低率、交货准时率等来衡量最终成果。
# 三、具体条文解析
- 5.1 领导力:明确规定企业高层需亲自参与制定相关策略,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例如,“领导应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讨论智能制造进展”。
- 5.2 战略管理:强调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确保任何重大决策都经过充分论证。“对于新引入的技术方案,必须先进行小范围试点测试后再推广使用”。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好地参照此标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