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射线CR检测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图像质量评定及检测报告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计算机射线成像技术对工业产品进行无损检测的过程。
Title:Digital Radiographic CR Testing - DB61T 1219-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J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9.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219-2018《数字射线成像(CR)检测方法》是一项陕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使用数字射线成像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进行无损检测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和非铁磁性材料的铸件、锻件、焊接接头等工件的内部缺陷检测。不适用于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也不适用于厚度小于5mm或大于300mm的工件检测。
检测设备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CR系统的组成,包括成像板、读取装置、图像处理软件及计算机系统。其中,成像板是核心部件,其分辨率应不低于300dpi,并且需要定期校准以保证图像质量的一致性。
成像板的选择与准备
选择合适的成像板对于获得高质量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成像板尺寸应根据被检工件的实际大小来确定,同时要注意避免因过度弯曲导致损坏。在使用前,成像板需彻底清洁,确保没有灰尘或其他污染物附着。
曝光参数设置
曝光参数直接影响到最终图像的质量。标准建议根据工件材质、厚度等因素合理设定X射线管电压和电流值。例如,对于厚度较大的工件,应适当提高管电压以增加穿透能力;而对于薄壁结构,则需降低管电压以减少散射效应。
图像采集与处理
图像采集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曝光条件,并及时记录相关参数信息。采集完成后,利用专用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灰度变换、对比度调整等操作,以便更清晰地显示缺陷特征。此外,在必要时还可以应用滤波技术去除噪声干扰。
缺陷评定
依据国际通用准则对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分类评级。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缺陷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数量等。评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才能开展此项工作。
报告编制
完整的检测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委托单位名称、检测目的、执行日期、使用的设备型号、具体操作步骤描述、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评价、改进建议等内容。所有数据均应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妥善保存备查。
以上是对DB61/T 1219-2018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明扼要的解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来进行有效的数字射线CR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