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径薄壁无缝管材超声波水浸检测的方法、设备要求、操作步骤、缺陷评定及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外径不大于150mm的小径薄壁无缝管材的超声波水浸检测。
Title:Ultrasonic Water Immersion Testing Method for Small Diameter Thin-Walled Seamless Tubes - DB61T 1220-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J94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220-2018《小径薄壁无缝管材超声波水浸检测方法》是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小径薄壁无缝管材的超声波水浸检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外径不超过50mm且壁厚不大于3mm的小径薄壁无缝管材的超声波水浸检测。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边界,确保检测技术能够适应此类管材的特点和需求。
检测设备要求
标准中对检测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 使用频率为5MHz至10MHz的高分辨率探头。
- 水浸探头需具备良好的水密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检测过程中声束传播的连续性。
- 探头应能实现精确的角度调整,以便适应不同材质和厚度的管材检测。
这些要求旨在提高检测精度,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的误判或漏检。
检测条件设置
在检测条件设置方面,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 耦合剂的选择:推荐使用纯净水作为耦合剂,并保持水质清洁无杂质。
- 水层厚度控制:水层厚度应根据管材直径和探头频率进行合理设定,通常建议水层厚度为管材直径的一半左右。
- 温度控制:检测环境温度应维持在10℃至3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影响声波传播特性。
这些条件的设定有助于优化检测效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与结果判定
标准对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 信号识别:检测人员需熟练掌握各种缺陷信号特征,正确区分真实缺陷信号与伪信号。
- 缺陷评定:根据缺陷反射幅度、位置及数量等因素综合评估缺陷严重程度,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类。
- 记录保存:所有检测数据和结果均需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便于后续查阅和质量追溯。
通过严格的分析流程和科学的结果判定,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以上是对DB61/T 1220-2018中部分内容的重要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