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室内鉴定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结果判定和档案保存。本文件适用于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病抗性水平的室内鉴定评价。
Title:Indoor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Soybean Cyst Nematode Resist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病害,而DB23/T 2476—2019标准为该病害的抗性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规定了采用人工接种法在温室条件下进行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鉴定的方法。其中,试验土壤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择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并且要求土壤中孢囊线虫基数不低于每克干土5个。如果自然土壤不符合条件,则可以通过人工接种孢囊来达到要求。
接种时,将带孢囊的稻糠均匀撒入培养土中,每千克干土使用50-100个孢囊。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用75%酒精浸泡1分钟后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至少重复三次,小区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播种100粒左右,确保植株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在田间管理上,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浇水,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缺氧。同时要注意防治其他病虫害,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当植株进入开花期时停止施肥,进入结荚期后开始取样。取样时选取代表性植株,挖取根部并轻轻抖落泥土,然后用水清洗干净。将根系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每株根上的雌成虫数和卵块数,计算出每株的孢囊数。
最后根据各品种的孢囊数进行抗性分级:孢囊数小于5为高抗;5至10为中抗;10至20为中感;大于20为高感。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估不同品种的大豆对孢囊线虫病的抗性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品种选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