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滇池湖滨湿地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设计要求、施工要求及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滇池流域范围内湖滨湿地的建设与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Dianchi Lake Shore Wet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滇池湖滨湿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保护和恢复滇池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DB5301/T 35—2019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为滇池湖滨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将对规范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规范明确指出应优先选用本地乡土植物,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例如,常绿灌木如云南黄花梨、落叶乔木如滇朴等都是推荐使用的植物种类。这些植物不仅适应性强,还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改善水质。
其次,关于湿地的水系设计,规范强调要保持自然水流的连续性,避免过度人工化改造。具体来说,湿地内的沟渠宽度、深度以及坡度的设计应当遵循自然地形条件,确保雨季时能够及时排涝,同时在旱季也能维持一定的蓄水量。此外,还应注意设置适当的溢流口,防止洪水直接冲击周边居民区。
再者,对于湿地的功能分区,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态保育区、休闲游览区和综合服务区三大区域。其中,生态保育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干预活动,主要通过自然演替过程来恢复植被覆盖度;而休闲游览区则需要合理规划步道系统及观景平台的位置,既要满足游客观光需求,又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后,规范还特别提到湿地监测与维护的重要性。建议建立长期跟踪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湿地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当发现某些区域出现退化迹象时,应及时补植或调整种植方案;如果水质恶化,则需查找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治理措施。
综上所述,《DB5301/T 35—2019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从植物选择、水系设计、功能分区到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原则,有助于科学有效地推进滇池湖滨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