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纳米磷酸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铁源、磷源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的纳米磷酸铁,主要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前驱体。
Title:Nanophosphate Iron Standard for Lithium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G75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I 316-2024《纳米磷酸铁》标准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关于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粒径分布的测定提出了更精确的要求,并引入了动态光散射技术(DLS)作为推荐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准确测定纳米磷酸铁的粒径分布对于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动态光散射技术通过测量颗粒在液体中的布朗运动来确定粒径,具有快速、灵敏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以下是使用DLS技术测定纳米磷酸铁粒径分布的具体步骤:
1. 样品准备:将纳米磷酸铁样品均匀分散于适当的溶剂中,确保没有团聚现象。通常选择水或乙醇作为分散介质,必要时可添加表面活性剂以改善分散效果。
2. 设备校准:开启DLS仪器并按照说明书进行预热及校准操作,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 测量设置:根据需要设定测量参数如测量时间、温度等。一般建议测量时间为30秒至几分钟不等,具体取决于样品浓度与所需精度。
4. 数据采集与分析:将已准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池内开始测量。仪器会自动记录散射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并利用相关算法计算出平均粒径及其分布情况。
5. 结果评估:依据得到的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果发现异常,则需进一步检查样品制备过程是否存在问题或者重新取样测试。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利用DLS技术对纳米磷酸铁的粒径分布做出准确评估,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质量监控作用。此外,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纳米磷酸铁,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纳米材料粒径检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