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公共机构节水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用水管理、节水技术和措施、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的节水工作。
Title:Water Saving Specifications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620-2019公共机构节水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公共机构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节水目标与管理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公共机构应设立明确的节水目标,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体系之中。具体而言,各机构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节水计划,包括但不限于用水量控制指标、节水技术改造方案以及员工节水意识培训等内容。同时,还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的重要性,要求所有用水设备均配备独立水表,并定期校验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节水技术应用
在节水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例如,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节水型器具,如感应式水龙头、延时自闭阀等;对于绿化灌溉,则推荐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等方式,既可有效降低蒸发损耗又能够精准供给植物所需水分。此外,还鼓励安装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及中水回用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或处理后的废水用于非饮用目的,比如冲厕、清洁场地等。
日常管理措施
日常管理是实现持续节水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特别提到要加强巡检力度,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水点,避免因小失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提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体职工的节水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对于大型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等,则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限制高峰时段集中用水行为,合理安排洗浴、洗衣等活动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监测评估机制
为了保证节水效果能够得到长期维持,标准建立了相应的监测评估机制。一方面,要求定期统计分析实际用水情况并与设定的目标值对比,找出差距所在;另一方面,则要结合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策略,确保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还鼓励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监督考核工作,提供客观公正的意见反馈,助力改进和完善现有体系。
综上所述,《DB51/T 2620-2019公共机构节水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宏观层面到微观细节的各项规定,而且注重实践操作性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推动全社会共同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