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季节、栽培方式、栽培场地选择与处理、培养料配方与堆制发酵、接种与发菌管理、覆土材料与覆土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大球盖菇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ophari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066-2019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大球盖菇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环境条件方面,规程指出大球盖菇适合在海拔800-3000米的区域种植,年平均温度在10℃-20℃之间,年降水量需达到800毫米以上。土壤类型以壤土或沙壤土为佳,pH值应在5.5-7.5范围内。这些参数确保了大球盖菇能够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
关于栽培材料,规程强调应使用新鲜且无霉变的秸秆、稻草等作为主料,辅以适量的牛粪、鸡粪等有机肥料。栽培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65%之间,碳氮比保持在25:1到30:1。这样的配比有助于促进菌丝生长并提高产量。
对于播种方法,规程建议采用层播法,在铺好的栽培料上均匀撒上菌种,每平方米用量约为2公斤。播种后要轻轻压实,然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培养料,厚度约2厘米,并喷洒清水保持湿润。
管理措施包括温度调控和湿度维持。出菇期间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需要定期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病害发生。同时还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可适当遮阴。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可以利用紫外线灯诱杀害虫,或者通过喷洒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加强日常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收获期一般在播种后的40-60天左右,当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开伞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轻轻旋转拔起,避免损伤周围的小菇蕾。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大球盖菇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