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树小绿叶蝉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包括调查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预测预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茶树小绿叶蝉的监测、预警及防控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Tea Small Green Leafhopp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607-2019《茶树小绿叶蝉测报调查规范》是四川省针对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小绿叶蝉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界定了“小绿叶蝉”为茶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并规定了相关术语如“虫口密度”、“被害率”等的具体含义。这些定义为后续的监测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确保了数据采集的一致性。
其次,在测报调查的基本要求中强调了调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训的重要性。标准指出调查人员应具备植物保护相关知识,并定期接受技术培训,以提高监测技能。此外,还规定了调查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例如使用标准的吸虫器或手提式昆虫网来捕捉样本。
在具体调查内容方面,标准详细描述了如何确定调查区域、设置样点以及采样的频率。例如,建议在每个茶园内均匀分布至少5个样点,每个样点的面积约为1平方米,并且每个月至少进行两次调查。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茶树,调查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幼龄茶树需特别关注新梢部位,而成龄茶树则需全面检查叶片。
关于数据记录与分析,标准提出了详细的记录格式和计算公式。要求记录每次调查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以及发现的小绿叶蝉数量,并通过计算平均虫口密度和被害率来评估虫害发生程度。同时,还鼓励将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便预测未来趋势。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信息报送机制,要求各级植保机构及时汇总上报调查结果,以便上级部门能够迅速掌握全省范围内的虫情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以上是对DB51/T 607-2019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技术规范,从而有效防控茶树小绿叶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