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插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育秧技术、插秧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采用机械插秧方式进行水稻生产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Ric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Suppor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870-2019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机械插秧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提高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插秧前准备
根据标准中的第4.1条,插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田块整理:确保田块平整且无杂物,灌水深度保持在3-5厘米之间,以利于机具正常作业。
2. 秧苗培育:选用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稻种,按照规定的播种量和时间进行育秧,保证秧苗健壮整齐。
3. 机具检查与调试:对插秧机进行全面检查,调整插秧深度、行距等参数,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插秧操作
第5章明确了插秧的具体操作要求:
- 插秧速度控制:建议插秧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至6公里范围内,以保证秧苗分布均匀。
- 插秧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插秧密度,一般情况下行距为25-30厘米,株距为12-15厘米。
- 施肥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在插秧前后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促进秧苗快速返青分蘖。
后期管理
标准还强调了插秧后的田间管理工作:
- 水分管理:插秧后应保持田间湿润,避免长时间积水或干旱,特别是在分蘖期要适当控水。
-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 收获时机:当稻谷达到九成黄熟时即可开始收割,注意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机械收获,减少损失率。
以上内容概括了该标准中关于水稻机械插秧的一些核心要点。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能够提升作业效率,还能有效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