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菜用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菜用大豆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damam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607-2019《菜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菜用大豆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标准条文: 种子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品种。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精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及杂质,并进行发芽试验以确保种子活力。
解读: 在选择种子时,优先考虑那些经过实践验证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这样可以减少后期田间管理的工作量。种子处理环节非常关键,通过精选和发芽试验能够保证出苗率,为后续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播种技术
标准条文: 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每亩播种量约为5公斤,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
解读: 不同季节播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有助于大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温度资源。播种密度直接影响到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情况以及最终产量,因此要严格按照推荐参数操作。
田间管理
标准条文: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补种或移栽健壮幼苗。整个生育期内至少追肥两次,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结荚初期。
解读: 查苗补苗是为了确保群体结构完整,避免因局部缺苗导致产量下降。追肥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初花期追肥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而结荚初期则能有效增加籽粒数量和重量。
病虫害防治
标准条文: 定期巡查田块,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解读: 病虫害是影响菜用大豆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采用绿色防控手段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能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
收获与贮藏
标准条文: 当豆荚变黄且大部分脱落时即可收获。收获后的鲜食大豆应在阴凉处摊晾不超过6小时,然后装入透气袋内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解读: 合理把握收获时期对于保持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至关重要。正确的贮藏方式能够延长保鲜时间,减少损耗,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内容基于DB51/T 2607-2019《菜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中的核心规定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