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的建设原则、场地与环境要求、设备配置、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管理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 for Makerspa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G4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592-2019 中小学教育创客空间建设指南》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为中小学创客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及其解读: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条文内容: 创客空间应包括基本工作区、创新设计区、展示交流区和辅助设施区。
解读:
- 基本工作区 是学生进行基础操作和实验的主要场所,需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 创新设计区 用于创意构思和技术实现,应提供先进的设计软件和硬件支持。
- 展示交流区 用于成果展示和团队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 辅助设施区 包括储物、清洁等功能区域,确保整体运作顺畅。
设备与材料配置
条文内容: 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配置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及各类电子元件、结构件等材料。
解读:
- 设备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如初级阶段可侧重于简单易用的设备,高级阶段则引入更复杂的技术设备。
- 材料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要注意安全性和环保性。
安全管理
条文内容: 创客空间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解读:
- 安全制度应涵盖用电安全、化学品使用安全等多个方面,确保师生在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 定期的安全培训可以帮助师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队伍建设
条文内容: 学校应加强创客教师的专业培训,鼓励跨学科合作。
解读:
- 专业的创客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知识,还应该了解教育心理学,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 跨学科的合作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以上条文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理解和落实《DB51/T 2592-2019》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