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慈竹埋节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选择与准备、埋节季节、埋节方法、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慈竹埋节育苗的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m Burial Propagation of Neosinocalamus affin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575-2019《慈竹埋节育苗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为慈竹的埋节育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慈竹的埋节育苗工作。明确适用区域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开展育苗活动,确保技术措施符合当地自然条件。
2.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慈竹”、“埋节育苗”等术语进行了界定。例如,“慈竹”指禾本科刚竹属植物慈竹;“埋节育苗”则是将竹竿节部埋入土中促使其萌芽生根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
3. 环境要求:规定了育苗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壤肥沃的地方。土壤pH值宜保持在6.0-7.5之间,并要求定期检测土壤养分状况以调整施肥策略。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保证慈竹健康生长的前提。
4. 种源选择与处理:强调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两年生竹竿作为种源。在处理过程中需去除叶片及细小枝条,保留节间完整,并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提高发芽率。
5. 埋节方法:推荐采用水平埋节方式,即将竹节平放于沟槽内,覆土厚度控制在5-8厘米左右。同时注意保持适当间距(通常为30-50厘米),以便后期管理。
6.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合理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以及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竞争养分。特别是在幼苗出土后要加强巡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措施。
7. 采收与贮藏:当新竹长至一定高度时即可采收移栽到大田。对于暂时不用的种源可以低温干燥保存,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影响活性。
以上内容概括了DB51/T 2575-2019的主要技术要点,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