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泥鳅池塘养殖的场地选择、池塘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泥鳅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Mud Loach (DB13T 2916-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916-2018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泥鳅池塘养殖的技术流程,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选取了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条文】4.1 池塘选址与准备
解读:池塘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地方。在池塘建设前需彻底清淤,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以改善底质环境。此外,还需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确保水质管理便捷。
【条文】5.2 苗种放养
解读:苗种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确定,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50-200尾。放养前应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等。同时,注意苗种规格整齐,避免大小差异过大导致资源竞争不均。
【条文】6.3 饲料投喂
解读: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饲料种类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鲜活饵料如红虫等。每天投喂次数为2-3次,具体量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整,阴雨天可减少投喂量。
【条文】7.1 日常管理
解读: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巡塘观察、水位调控、水质监测等方面。定期检查池塘设施是否完好,及时修补破损部分;保持适宜的水位高度,夏季高温时适当加深水位;定期检测水中溶解氧、pH值等指标,必要时采取增氧或调节措施。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池塘建设到养殖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从事泥鳅养殖的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遵循这些规定能够有效提升养殖效益,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