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产道地药材川芎的术语和定义、地理范围、种植与加工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志、标签、运输及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川产道地药材川芎的生产、认证及质量管理。
Title:Sichuan地道Herbal Medicine Certification - Ligusticum chuanxio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川芎是川产道地药材的重要代表,其品质直接影响中医药疗效。DB51/T 2562-2018《川产道地药材认证规范 川芎》为川芎的种植、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1. 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川芎适宜在海拔800-1200米的区域种植,土壤以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pH值应在6.5-7.5之间。这一要求基于川芎生长习性,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根茎发育。同时,产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保证无重金属超标风险。
2. 种苗质量
种苗质量直接关系到川芎产量与品质。标准明确要求种苗必须来源于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且根状茎直径不小于0.8厘米。种苗需经过检疫检测,确保不携带检疫性病虫害。此外,提倡使用脱毒种苗,以提高抗逆性和产量稳定性。
3. 田间管理
标准强调了川芎栽培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合理密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15-20厘米),适时追肥(氮磷钾比例为2:1:2),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指出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荐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保障药材质量安全。
4. 采收与加工
川芎的最佳采收期为栽种后第2年的秋季,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达到峰值。采收后需及时清洗泥土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2%。加工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确保药材纯天然属性。标准还提出了分级标准,将川芎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便于市场流通。
5.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确保川芎符合标准的关键环节。标准规定需检测水分、灰分、浸出物等指标,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含量。阿魏酸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应不低于0.3%。此外,还需检测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通过严格执行DB51/T 2562-2018标准,可以全面提升川芎的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川芎产业健康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