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商品肉鹅规模养殖的场址选择、鹅舍建筑、品种选择与繁育、饲养管理、饲料与营养、卫生防疫及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商品肉鹅的规模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rge-scale Breeding of Meat Gee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商品肉鹅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477-2019)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商品肉鹅规模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设施设备要求、生产管理、卫生防疫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内容。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场址选择与设施设备要求
条文解读:
该标准强调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并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其他可能污染源至少500米以上。鹅舍的设计需考虑通风、采光、保温等因素,确保鹅群的生活环境舒适。此外,还要求配备完善的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以及粪便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这些措施旨在为鹅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生产管理
条文解读:
在生产管理方面,标准指出要建立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饲料投喂量的确定、饮水供应保障、日常巡检记录等内容。特别提到要根据鹅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还应当定期监测鹅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成活率,还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卫生防疫
条文解读:
关于卫生防疫,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例如,新引进的种鹅必须经过隔离观察期,并且只有确认无病后才能混入原有群体;定期对鹅舍内外进行消毒清洁工作;合理安排免疫接种计划,确保每只鹅都能按时接受必要的疫苗注射。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保护整个养殖场的安全。
环境保护
条文解读:
最后,在环境保护这一章节中,标准明确要求养殖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废弃物,比如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或者堆肥法来转化鸡粪尿成为有机肥料;控制污水排放浓度,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且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样做既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形象。
综上所述,《商品肉鹅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程》(DB36/T 477-2019)是一部全面指导商品肉鹅规模化养殖操作流程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它从多个角度出发,涵盖了选址布局、日常管理直至最终的产品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对于促进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商品肉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