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和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
Title:Norm fo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Ion-adsorption Rare Earth Ore in Weathering Crust
中国标准分类号:D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江西省地方标准《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B36/T 1158-2019)是一部专门针对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性文件。该标准对这类稀土矿产的勘查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为保障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依据。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勘查区的选择。标准中明确规定勘查区应选择在具有典型风化壳结构且具备成矿条件的地区。具体来说,要求勘查区内的地貌特征应表现为缓坡或丘陵地带,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并且要保证勘查区内有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形成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迁移、富集过程。
其次,在勘查方法上,强调了综合运用多种勘查手段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测量、地球化学探矿、物探以及钻探等传统方法,同时鼓励采用遥感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勘查效率和精度。例如,在地质测量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岩石露头情况、构造发育程度以及矿体出露位置;而在地球化学探矿时,则需采集代表性样品并进行精确分析,以确定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
再者,关于矿床评价部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矿床规模、矿石品位、开采技术条件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对于矿石品位的要求,明确指出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被认定为工业可采储量。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成果提交环节,规定了详细的报告编制要求。所有提交的勘查报告都应当包含完整的原始资料、详细的勘查结果描述以及合理的结论建议等内容。并且特别强调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任何虚假信息都将导致报告无效。这不仅体现了对勘查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也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综上所述,《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定,从勘查区选择、勘查方法应用到最终成果提交等方面,全面指导了此类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这对于促进江西乃至全国范围内此类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