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涉海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涉海建设项目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 of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 Damage Caused by Sea-rel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999-2019 涉海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涉海建设项目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评估范围方面,该标准明确规定了评估应涵盖涉海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阶段。这意味着从项目初期就需要考虑其可能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在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调研周边海域的生态系统状况,避免选址于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或重要渔业区。
其次,在数据收集与分析环节,标准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这包括但不限于现场调查、历史资料查阅及遥感影像解析等手段。特别是对于敏感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应当建立长期观测体系,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任何潜在威胁并作出响应。此外,还强调了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比如与渔业管理部门共享捕捞量变化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渔业资源损失程度。
再者,在损害计算方法上,本标准提出了基于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双重考量的原则。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因工程建设导致的具体数量减少所造成的市场价值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则涵盖了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如碳汇能力减弱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建议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审核验证过程。
最后,在修复补偿机制的设计上,强调了“谁破坏谁恢复”的基本理念。即由造成损害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并承担相应费用。同时鼓励通过异地重建、人工增殖放流等多种方式实现生态恢复目标。此外,还提倡将此类活动纳入社会公益范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海洋生态保护事业中来。
综上所述,《DB13/T 2999-2019》不仅为涉海建设项目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而且也为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宝贵的海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