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蘑菇的识别特征、分类及鉴别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毒蘑菇的识别、研究以及相关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防控工作。
Title:Identification of Photodermatitis Poisonous Mushrooms - Part 6: Light Allergic Dermatitis Type Poisonous Mush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990.6-2019《毒蘑菇识别 第6部分: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蘑菇》是一项河北省地方标准,主要针对因食用或接触某些毒蘑菇后引发光过敏性皮炎的类型进行规范和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蘑菇的识别与防治。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及目标对象,即特定类型的毒蘑菇及其引发的相关健康问题。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文件。这些引用文件为毒蘑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确保了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 光过敏性皮炎:由毒蘑菇中的某些成分在光照条件下引起皮肤炎症反应。
- 毒蘑菇:指含有致病物质的真菌,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蘑菇的特征
标准详细描述了此类毒蘑菇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以及可能引发的症状。例如,某些种类的毒蘑菇颜色鲜艳,在阳光下暴露一段时间后,接触过的人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采样方法
标准规定了采样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包括采样地点的选择、样本数量的确定以及样品保存条件等。正确的采样是后续分析的基础,直接影响到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方法
介绍了用于检测毒蘑菇中特定致病物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定量测定毒蘑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从而判断其毒性强度。
防治措施
提出了预防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蘑菇中毒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监测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等内容。同时强调了对于已知有毒蘑菇应采取物理隔离措施以避免误食。
结论
DB13/T 2990.6-2019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蘑菇的认识水平,还为相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