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常见的胃肠炎型毒蘑菇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区域。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毒蘑菇的识别与预防,为公众提供安全食用野生蘑菇的指导。
Title:Identification of Poisonous Mushrooms - Part 3: Gastroenteritis-type Poisonous Mush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2990.3-2019《毒蘑菇识别 第3部分:胃肠炎型毒蘑菇》是一项地方标准,主要为识别和防范胃肠炎型毒蘑菇提供了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界定了“胃肠炎型毒蘑菇”的概念,即通过食用后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的一类毒蘑菇。这一定义帮助公众准确理解此类毒蘑菇的危害特性。
2. 识别特征
标准指出,胃肠炎型毒蘑菇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或特殊的气味,但也有部分种类外观与可食用蘑菇相似。关键在于观察其菌盖、菌褶、菌柄以及孢子印的颜色变化。例如,某些种类在湿润环境中生长迅速且颜色鲜亮,需特别警惕。
3. 常见种类及危害
列举了河北省常见的几种胃肠炎型毒蘑菇,如红菇属的一些种类。这些蘑菇含有刺激性毒素,误食后可能导致严重脱水甚至电解质紊乱。标准强调,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引发中毒反应。
4. 预防措施
标准建议避免采集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尤其是颜色异常鲜艳或者生长环境特殊的种类。同时,在野外活动时应携带相关识别工具,并熟悉当地常见毒蘑菇的信息。
5. 急救处理
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并催吐,随后尽快就医。标准还提到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素,并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补液治疗以防止脱水。
6. 宣传教育
强调加强公众对毒蘑菇危害的认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学校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特别是儿童的安全意识。
以上内容基于DB13/T 2990.3-2019标准的重要条款进行了详细说明,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胃肠炎型毒蘑菇带来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