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殖梅花鹿繁殖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梅花鹿的繁殖管理及相关技术操作。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of Farmed Sika De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089-2019《养殖梅花鹿繁殖技术操作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梅花鹿繁殖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鹿的选择与配种
标准指出,选择健康、无遗传缺陷的种鹿是成功繁殖的基础。种鹿应具备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和优良的生产性能。在配种过程中,推荐采用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方式,确保种鹿间的基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
2. 妊娠管理
对于怀孕的母鹿,标准要求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强调了营养供给的重要性,建议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满足胎儿生长的需求。同时,应密切观察母鹿的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3. 分娩与新生鹿护理
在分娩环节,需准备专用产房,保持清洁卫生。新生鹿出生后,应立即清理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确保呼吸通畅。母鹿产后也需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补充,以便尽快恢复体力。
4. 幼鹿饲养管理
幼鹿的早期饲养至关重要。标准建议从出生后第三天开始逐步引入精料,同时继续母乳喂养直至6个月左右断奶。在此期间,要定期称重监测其生长速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料配方。
5.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繁殖过程中的重点之一。标准提倡实施预防为主的策略,包括疫苗接种、驱虫等措施。此外,还要求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对发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这些条款涵盖了从种鹿选育到幼鹿成长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为梅花鹿的高效繁殖提供了科学指导。遵循这一规程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物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