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羔铜缺乏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羊羔铜缺乏症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pper Deficiency in Lamb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112-2018《羊羔铜缺乏症防治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羊羔铜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羊羔铜缺乏症”的概念,即由于日粮中铜含量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预防措施
1. 饲料管理
标准指出,应确保饲料中含有足够的铜元素。对于牧区放牧的羊群,需定期监测牧草中的铜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补饲方案。例如,当牧草中铜含量低于推荐值时,可通过添加含铜矿物质补充剂来提高日粮中的铜水平。
2. 混饲比例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建议将铜制剂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到精料中,避免局部浓度过高造成中毒风险。具体比例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确定,以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免疫接种
虽然不是直接针对铜缺乏的手段,但加强整体健康管理可以间接降低疾病发生率。标准鼓励定期进行驱虫、疫苗注射等常规保健措施。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对已经出现症状的病羊,应立即隔离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肌肉注射硫酸铜溶液,剂量需严格控制以免引起急性中毒。同时配合使用维生素E作为辅助疗法,有助于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
2. 饮食调整
在急性期过后,需要对羊只的日粮结构做出相应改变。比如增加富含铜的食物来源如豆科植物等,并减少可能干扰铜吸收的因素(如钼、硫)的存在量。
3. 环境改善
改善圈舍卫生条件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有利于促进羊只恢复健康状态,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继发感染。
注意事项
- 所有操作都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 不同品种、年龄阶段的羊只可能对铜的需求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时要灵活调整方案。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羊羔铜缺乏症防治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还涵盖了全面细致的治疗指南,对于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