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全血中多种元素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全血样品中多元素的定量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检测。
Title:Determination of Multi-elements in Whole Bloo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未知
国际标准分类号:未知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TEI 0003-2024与旧版标准对比:全血中多元素测定方法的优化》
在TSTEI 0003-2024《全血中多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中,有一项重要的改动值得深入探讨,即内标物的选择和使用。这一改动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旧版标准中,内标物的选择范围较广,包括但不限于锗、铟、铑等元素。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内标物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实验条件下的需求,有时会出现信号漂移等问题,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新版标准对内标物的选择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定。具体而言,推荐使用Rh(铑)作为内标物。这一选择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Rh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高温等离子体环境下不易发生反应或挥发,能够保持稳定的信号强度。这使得它成为理想的内标物候选者。
其次,Rh的质谱峰与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元素没有重叠现象,因此不会受到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导致测量误差。这对于保证数据精度至关重要。
再次,通过大量实验验证表明,当采用Rh作为内标时,可以有效校正由于仪器漂移等原因造成的系统误差,从而提高整个分析过程中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改进,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样品制备阶段就要确保加入适量且均匀分布的Rh溶液;
2. 定期检查仪器状态,并及时调整参数以维持最佳工作条件;
3. 对于不同批次的样品,应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以及已知浓度的标准曲线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TSTEI 0003-2024对于内标物选择的优化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质量,还增强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能力。这对于保障公共卫生监测等领域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