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地桑生态经济兼用林造林的基本要求、造林技术措施、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沙地桑生态经济兼用林的营造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ndland Mulberry Eco-economic Forest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106-2018 沙地桑生态经济兼用林造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在沙地地区种植桑树,构建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用林的技术规范。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规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生环境条件
规程明确指出,沙地桑生态经济兼用林适宜在年降水量300mm以上、土壤pH值为6.5-8.5、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米且无盐渍化的沙质壤土或轻壤土上建立。这些条件确保了桑树既能良好生长又能有效固定流沙,防止风蚀。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通过土壤测试来确认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种植方案。
二、苗木选择与处理
规程强调使用一年生实生苗作为造林的主要材料,要求苗高不低于40厘米,地径不小于0.4厘米,且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对于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水情况,应采取浸根处理,具体方法是将裸根苗浸泡于清水中至少2小时,以恢复其活力。此外,在栽植前还需修剪过长的侧根,保留长度约15厘米左右,这样可以促进新根发育。
三、造林密度与配置方式
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规程建议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一般情况下,株行距设置为2米×3米较为理想,每公顷种植量约为167株;而对于肥力较差或者水分供给不足的地块,则可适当增加到2米×2米,即每公顷250株。同时提倡采用带状或块状混交模式,其中桑树占主导地位,适当配植一些耐旱灌木如胡杨、红柳等,形成多层次防护体系,增强整体抗逆性。
四、抚育管理措施
规程特别重视幼林期间的抚育管理工作,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除草松土作业,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这有助于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减少杂草竞争养分。关于施肥,春季萌芽期施用氮肥促进枝叶生长,秋季落叶后增施磷钾肥提高越冬能力。针对常见的食叶害虫如桑天牛、金龟子等,应及时监测并采取物理诱杀或化学喷雾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控制。
五、效益评估机制
规程还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估体系,不仅关注生态修复效果,还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例如,通过定期监测林分覆盖率、固沙量等指标评价其生态功能;同时记录单位面积产茧量、木材产量等数据反映经济产出情况。此外,鼓励当地农民参与经营管理,提供技能培训和支持政策,使项目真正惠及民生。
综上所述,《DB65/T 4106-2018》为指导沙地地区开展桑树生态经济兼用林建设提供了详尽的技术依据,各环节均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值得相关从业者认真学习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