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木廖育苗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沙木廖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manea saman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105-2018沙木蓼育苗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关于沙木蓼育苗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本标准规定了沙木蓼(Atraphaxis tangutorum Bobr)的育苗技术要求,适用于荒漠化地区沙地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工程。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项目。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沙木蓼”这一植物学名及其相关特性描述。了解这些基础信息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执行后续的技术要求。
3. 种子采集与处理: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包括采种期的选择、种子成熟度判断以及必要的干燥处理过程。例如,种子应在果实完全成熟但尚未开裂时采摘,并且需要经过自然风干至含水量低于10%。
4. 播种前准备:包括土壤消毒、整地作床等环节。特别提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调整播种时间,通常春季为最佳时期。
5. 播种方法:推荐采用条播方式,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之间,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同时指出播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直至幼苗出土。
6. 田间管理:涵盖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建议定期检查苗床状况,及时清除杂草并合理灌溉以保证幼苗健康成长。
7. 移栽定植: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可进行移栽作业,注意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减少对苗木的影响。此外还应确保移植后的初期护理工作到位,如适当遮荫等措施。
8. 档案记录:要求建立完整的育苗档案,详细记录从种子来源到最终成活率的所有数据资料,以便于后期评估效果及总结经验教训。
以上内容是基于DB65/T 4105-2018标准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所做的概括性说明,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上述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