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程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设计内容及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利用飞机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作业设计及相关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Aerial Pest Control Operation Design in Fore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程作业设计规范》(DB65/T 4097-2018)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的作业设计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损害或潜在威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因子。“飞机防治”则是利用航空器实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确保各方理解一致。
作业设计要求
在作业设计阶段,标准强调了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第4.1条规定:“作业设计应以森林资源分布图为基础,结合有害生物发生区划图,合理划分作业区域。”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理条件、林分类型及害虫种类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第4.2条指出,“作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基本情况、防治目标、技术方案、组织管理等内容”,这要求设计者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
施工准备与实施
施工准备阶段,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执行。第5.1条提到,“施药前应对飞行航线进行实地勘察,确认安全距离内无居民点、水源地等敏感区域。”这一规定旨在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关于施药作业,第5.2条规定,“每架次飞行结束后应及时记录飞行时间、航程、用药量等信息,并由技术人员签字确认。”此举有助于追踪作业过程,便于后期评估效果。
效果监测与评价
标准特别重视防治效果的监测与评价。第6.1条建议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防治成效。通过对比防治前后林木受害率的变化情况,可以客观评价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同时,第6.2条提出,“监测周期不应少于一个完整的有害生物生命周期。”长期跟踪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防治成果,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整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标准在第7章专门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条款。其中,第7.1条强调,“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知识。”第7.3条则明确了危险品运输、储存的具体要求,如设置专用仓库、配备消防设施等。这些措施从源头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了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程作业设计规范》(DB65/T 4097-2018)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性地规范了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的相关流程,对于提高防治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