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监测信息采集的技术要求、采集内容、数据质量及传输方式。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监测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Road Traffic Operation Monitoring Information Coll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4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059-2017《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监测信息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数据采集内容、采集方法、数据处理与存储以及数据传输等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采集内容
根据标准第4.3节,数据采集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交通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
- 车速:车辆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距离,通常以公里每小时(km/h)为单位。
- 占有率:道路上车辆占用时间的比例,反映交通流密度。
- 排队长度:在信号交叉口或瓶颈路段,排队车辆的长度。
- 延误时间:车辆从起点到终点所花费的时间超过自由流条件下所需时间的部分。
这些指标是评估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的基本参数,对于制定交通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采集方法
标准第5.2节明确了多种采集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视频检测法和地磁感应法:
- 视频检测法:利用摄像机捕捉图像并分析车辆信息,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多目标跟踪。
- 地磁感应法:通过埋设的地磁传感器检测车辆经过时产生的磁场变化来获取交通数据。
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需要考虑成本、精度要求及现场条件等因素。
数据处理与存储
按照标准第6.1节的规定,采集到的数据应当经过预处理后才能用于后续分析。这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等步骤。此外,所有采集到的信息都必须妥善保存,至少保存一年以上,以便于未来的研究或事故追溯。
数据传输
最后,在数据传输方面(见标准第7.1节),推荐采用加密通信协议确保数据安全,并且建立可靠的数据备份机制以防丢失。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还建议设置冗余路径以应对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监测信息采集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还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