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耐火材料行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Workplace - Part 10: Refractory Materials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C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416.10-2019是河北省地方标准中关于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重要规范,特别是针对耐火材料行业的检测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样品采集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业点,并确保采样时间符合规定。对于耐火材料行业而言,由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因此采样点的选择尤为重要。采样器需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精度。采集后的样品应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实验室分析,通常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72小时。
检测项目与方法
本标准列出了多个需要检测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硅、氧化铝等主要成分以及重金属含量。每种物质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例如,对于二氧化硅的测定,推荐使用X射线衍射法或者红外光谱法;而对于重金属如铅、镉等,则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这些方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准确性,还要兼顾经济性和操作简便性。
结果评价与报告
检测结果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备案。报告内容应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采样地点、日期及时间、使用的仪器设备型号、检测人员姓名、检测数据及其计算过程、结论意见等。此外,还应对超标情况作出说明,并提出改进建议。
防护措施建议
鉴于耐火材料生产环境恶劣的特点,标准特别强调了加强个人防护的重要性。企业应当为员工配备适当的呼吸保护装置、防护服以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装备,并定期组织健康检查,监测工人的身体状况。同时,改善生产工艺流程,减少污染物排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以上是对DB13/T 1416.10-2019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