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砂仁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包括生态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砂仁种植的产地环境选择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momum Production - Part 1: Origin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957.1-2019《砂仁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产地环境》是云南省地方标准,为砂仁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产地选择
1. 地形地貌
砂仁适宜种植在海拔800米至1400米之间的区域。山区、半山区的缓坡地或平坝地是最佳选择。这种地形有利于排水和保持土壤湿度,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2. 土壤条件
砂仁喜欢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pH值5.5-6.5)。土壤结构以砂壤土或壤土为宜,要求土层深厚且通透性良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全氮量不低于0.15%,速效磷含量不低于10mg/kg,速效钾含量不低于50mg/kg。
二、气候条件
1. 温度
砂仁生长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8℃以上,最冷月平均温度不得低于10℃。极端最低气温不宜低于-3℃,否则可能造成植株冻害。
2. 降水
年降水量需达到1000毫米以上,且分布均匀。雨季期间每月降水量不应少于100毫米,以满足砂仁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三、光照
砂仁需要充足的光照,但忌强光直射。建议种植时保留适当比例的遮阴树种,如云南松等,既能提供必要的荫蔽又不妨碍通风。
四、水源
灌溉用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即水质清洁无污染,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mg/L,pH值在6.5-8.5之间。同时要确保灌溉系统完善,能够及时满足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要求。
五、其他要求
1. 环境保护
种植区周边不得有工业污染源,大气质量应达到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NY/T 391的规定限值。
2. 隔离带设置
为了防止病虫害传播,在砂仁种植园四周应设立宽度不少于10米的隔离带,隔离带内不得种植其他药用植物或农作物。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砂仁的产量与品质,促进这一特色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