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蚕雄蚕茧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蚕种选择与催青、饲养技术、采茧技术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桑蚕雄蚕茧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le Silkworm Coco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955-2019《桑蚕雄蚕茧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发布的关于桑蚕雄蚕茧生产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桑蚕雄蚕茧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饲养环境、饲养管理、雄蚕茧质量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内容。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
标准中指出,雄蚕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具有高产优质的品种。例如,可以选择“云桑雄1号”或“云桑雄2号”等经过审定的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周期、抗病性及产量上表现优异,能够满足雄蚕茧生产的需要。
饲养环境
雄蚕的饲养环境直接影响其发育状况和最终茧的质量。标准要求饲养室需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温度控制在24℃至26℃之间,湿度维持在75%到80%范围内。此外,还需定期清洁饲养场所,确保无病原体滋生,为雄蚕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合理的饲料供应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每日喂食新鲜桑叶两次,早晚各一次,并根据雄蚕的不同龄期调整桑叶的种类与数量。同时,在第四龄末期开始分批淘汰雌蛹,以保证雄蚕资源的有效利用。
雄蚕茧质量要求
对于雄蚕茧的质量,标准设定了明确的标准。其中,茧层厚薄均匀,色泽洁白,重量适中是最基本的要求。具体来说,单粒茧重应在0.8克以上,解舒率不低于75%,生丝纤度控制在1.8旦尼尔左右。这样的质量标准不仅保证了生丝产品的品质,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检验方法
为了确保雄蚕茧符合上述质量要求,标准还提供了详细的检验方法。包括采用电子天平测量茧重,使用显微镜观察茧层结构,以及通过煮茧试验评估解舒性能等手段。这些科学严谨的方法有助于准确判断雄蚕茧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综上所述,《桑蚕雄蚕茧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规范了桑蚕雄蚕茧的生产流程,旨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遵循此标准进行操作,可以有效提升桑蚕养殖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