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砂仁种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砂仁种子的生产、加工、销售及质量检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momum Production - Part 2: Seed Qu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957.2-2019砂仁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种子质量》是云南省地方标准,专门规定了砂仁种子的采收、贮藏及检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种子采收
- 标准指出,砂仁果实应在其果皮颜色由绿转红时及时采收。此时种子成熟度最佳,活力较高。过早采收会导致种子发育不全,影响发芽率;而过晚则可能因果实腐烂降低种子质量。
2. 种子处理
- 采收后的砂仁果实需在阴凉通风处摊晾2至3天,以减少果肉水分含量。随后通过搓揉或机械脱粒的方式分离出种子,并去除杂质和破损种子。这一过程对于保证种子纯度至关重要。
3. 种子贮藏
- 种子应储存在干燥、低温(温度不超过15℃)、避光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种子霉变,而高温则会加速种子老化。同时,定期检查库存情况,防止虫害侵袭。
4. 种子检验
- 检验项目包括净度、千粒重、发芽率等指标。其中,净度要求不低于98%,即每公斤种子中非砂仁种子不得超过20克;千粒重应在50克以上;发芽率不得低于85%。这些参数直接反映了种子的质量状况,是播种前评估的重要依据。
5. 种子包装与标识
- 包装材料需采用透气性良好且无毒无害的材质。每个包装单位重量为1公斤,并在外包装上明确标注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日期、检验结果等信息,便于追溯管理。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砂仁种子的整体质量,为后续栽培提供优良种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