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叶龙竹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小叶龙竹的人工栽培及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mall-Leaf Dragon Bambo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925-2019小叶龙竹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小叶龙竹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种苗选择、种植环境要求到田间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种苗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种苗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竹苗。种苗在移栽前需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确保不携带任何有害生物。此外,种苗的根系发育良好,须根数量多且分布均匀是优选的标准之一。对于种苗的处理,建议采用生根粉浸泡的方式促进其成活率,具体浓度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种植环境要求
小叶龙竹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因此对土壤条件有较高要求。标准指出,土壤pH值应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同时,种植地应避免积水现象,防止因长期潮湿导致根部腐烂。为了提高土地肥力,可以在种植前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
栽培密度与间距
合理的栽培密度直接影响到竹林的产量和质量。按照标准规定,每亩种植约200株左右为宜,行距保持在2米左右,株距则为1.5米。这样的布局既能保证每株竹子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又有利于后期管理和采收操作。
田间管理措施
田间管理贯穿整个生长周期,包括水分管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标准强调,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补充水分,特别是在抽梢期和新笋出土期间更要注意保湿。施肥方面,除了前期施用基肥外,还需定期追肥,通常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追肥作业,春季以氮肥为主,秋季则侧重于磷钾肥的应用。至于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结合化学药剂喷洒的方式综合防控,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收获与加工
当竹笋长至一定高度并完全展开叶片后即可适时采收。采收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母竹,并及时清理掉残留在地面上的老箨片。对于收获下来的鲜笋,应及时进行预冷处理并运往加工厂进行分级挑选,去除不符合规格的产品后再进入后续加工流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DB53T 925-2019小叶龙竹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苗选择到最终产品加工的全过程,还特别注重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推动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