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苍山冷杉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选地、育苗、造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苍山冷杉的人工栽培和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suga Chinensis in Cangshan Mount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931-2019《苍山冷杉栽培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苍山冷杉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苍山地区苍山冷杉的人工栽培和抚育管理工作。明确指出该标准仅限于特定地理区域及树种。
二、术语和定义
1. 苍山冷杉:指分布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洱源县、漾濞彝族自治县等苍山山脉区域特有的冷杉种类。
2. 苗木规格:规定了苗高、地径等具体指标,如苗高不低于30厘米,地径不小于0.3厘米。
三、苗木培育
1. 种子采集:应在10月中下旬选择生长健壮母树采集成熟果实。
2. 播种时间:适宜在次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进行播种。
3. 基质准备:使用疏松透气的腐殖土与沙壤土混合物作为基质。
4. 浇水施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每月施一次稀薄有机肥。
四、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1. 地形要求:海拔2000米至28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度。
2. 土壤条件:pH值5.5至6.5,有机质含量大于2%。
3. 整地方式:全面或带状整地,深度20至30厘米。
五、栽植密度
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2000株至2500株。
六、抚育管理
1. 中耕除草: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清除杂草并松土。
2. 灌溉排水:干旱季节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
七、采伐更新
当林分郁闭度达到0.7以上时可考虑间伐,采伐后应立即补植幼苗。
以上内容是对DB53/T 931-2019中一些重要条款的具体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