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窄带专业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要求、接口规范和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基于PDT标准的通信系统在福建省内的互联互通建设和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connection of Narrowband Professional Digital Trunking (PDT) Communic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窄带专业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在公共安全和行业专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846-2019《窄带专业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为PDT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接口要求
标准第5.1节明确指出,PDT系统间的接口应支持语音、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具体来说,语音接口需满足G.711标准,确保语音质量清晰且无明显延迟。数据接口则要求支持RS-232和RS-485两种模式,以适应不同的设备连接需求。控制信号接口需实现对信道分配、用户鉴权等功能的支持,确保系统间操作的一致性。
安全机制
第5.2节强调了安全机制的重要性,要求所有PDT系统必须采用AES-128加密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保护。此外,还规定了双向认证流程,通过挑战-响应机制验证双方身份,防止非法接入。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性,系统还需具备日志记录功能,以便追踪任何异常访问行为。
性能指标
根据第5.3节的规定,PDT系统的性能指标需达到特定标准。例如,在覆盖范围内,信号强度不得低于-85dBm;呼叫建立时间不得超过2秒;误码率需保持在10^-6以下。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因此必须严格遵守。
网络管理
第5.4节提出了网络管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故障检测与恢复、性能监控以及配置管理。标准建议使用SNMP协议进行网络监控,并定期生成报告以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同时,对于重大故障,系统应在5分钟内完成自动切换至备用路径的操作,最大限度减少服务中断时间。
测试方法
最后,在附录A中给出了详细的测试方法,用于验证上述各项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这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测试、加密强度测试及互操作性测试等。通过严谨的测试流程可以有效保证各PDT系统之间能够顺利实现互联互通。
综上所述,DB35/T 1846-2019不仅为PDT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南,也为后续维护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相关单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并落实好每一项具体条款,从而构建起高效稳定的专业数字集群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