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主要气象灾害的调查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生产过程中气象灾害的调查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f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22-2018《水稻主要气象灾害调查技术规范》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为水稻种植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提供科学、系统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指导。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出发,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该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因气象条件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高温热害等常见灾害类型。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和目标群体,有助于确保后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调查准备阶段
在调查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包括收集历史气候资料、了解当地水稻种植模式以及确定调查区域。特别强调了要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案,因为不同品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此外,还要求准备必要的工具设备如测量仪器、记录表格等,并组织专业培训以提高调查人员的技术水平。
现场调查实施
现场调查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环节。首先,应按照预定计划到达指定地点开展实地考察,注意观察田间水稻生长状况及周边环境特征。对于每种具体灾害类型,都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例如,在面对干旱时,需重点检查土壤湿度、植株萎蔫程度等指标;而当遭遇暴雨导致积水时,则要关注排水系统是否畅通以及根系是否有腐烂现象。所有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便于后期分析使用。
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
完成现场调查后,接下来就是整理所收集到的数据并形成书面报告。这里提到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比如计算平均值、方差等参数来反映整体情况。同时,还鼓励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绘制出灾害分布图,直观展示受灾范围及其严重程度。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应当包含基本信息、调查过程概述、结果分析等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结论
DB34/T 3122-2018不仅提供了完整的水稻主要气象灾害调查框架,而且通过详细的条文规定保证了调查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对于提升安徽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水稻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还可以进一步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