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采用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进行路面施工和养护的公路工程项目。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rainage Crack-resistant Asphalt Mix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34/T 3092-2018)是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材料要求
在材料选择上,该标准强调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例如,对于粗集料,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且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细集料则需洁净、干燥、无风化现象,并且含泥量应小于3%。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磨细制成的矿粉,确保其比表面积不低于500m²/kg。这些规定旨在保证混合料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
混合料设计
关于混合料的设计,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首先确定目标空隙率,一般情况下为18%-22%,以实现良好的排水效果。其次,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通常情况下为4.5%-6.0%之间。此外,还特别指出,在寒冷地区使用时,需要适当增加沥青用量,以提高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施工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标准对摊铺温度、碾压速度等关键环节做了明确规定。摊铺温度不得低于160℃,初压温度不低于150℃,复压温度不低于130℃。碾压速度控制在2-4km/h范围内,且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不应少于30cm。同时,强调了接缝处理的重要性,要求横向接缝采用直茬热接法,纵向接缝则宜设置在车道轮迹带外侧。
质量检验
最后,在质量检验部分,标准明确了多项检测指标及其合格标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压实度、厚度、平整度、渗水系数以及弯沉值等。压实度不得低于95%,厚度允许偏差±5mm以内,平整度最大间隙不超过5mm,渗水系数应小于120ml/min,弯沉值满足设计要求即可视为合格。
以上便是对该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此规程可以有效提升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