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韭菜韭蛆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方法、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韭菜种植过程中韭蛆的监测与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Leek Maggot in Chinese Chi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32-2018《韭菜韭蛆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韭菜主要害虫韭蛆的监测与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一、监测方法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田间监测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例如,监测点应选择在不同生长期的韭菜地块内,每块地设置不少于5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面积约为1平方米。监测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特别是在韭菜生长旺盛期和雨季要加强监测。此外,还规定了使用黄板诱捕器作为辅助监测手段,每亩放置20-30张黄板,悬挂高度距地面30厘米左右。
二、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提倡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韭蛆栖息场所。
2.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每3-5亩安装一盏黑光灯,灯高约1.5米;覆盖防虫网,防止成虫产卵;在韭菜收割后立即清理残株落叶,集中处理。
3. 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控制韭蛆种群数量;施用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粉剂,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均匀喷洒于韭菜植株上。
4. 化学防治: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处理,但必须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安全。
三、注意事项
1. 在选择化学药剂时要优先考虑环保型药剂,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
2. 不同药剂之间应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3. 对于临近收获期的韭菜严禁用药;
4. 所有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作业结束后彻底清洗身体及工具。
以上内容基于DB34/T 3132-2018标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要求,从而有效防控韭蛆危害,保障韭菜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