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晚收稻田套播油菜轻简化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晚收稻田套播油菜的轻简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mplified Cultivation of Rapeseed Relay Broadcasting in Late Harvest Rice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晚收稻田套播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DB34/T 3160-2018)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简化栽培技术提高油菜种植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择适宜品种
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油菜品种。例如,推荐使用“华油杂62”等早熟或中熟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确保出苗率的关键步骤。根据标准要求,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并进行发芽试验,保证种子纯度和发芽势不低于90%。此外,建议采用包衣技术,以增强种子的抗逆性。
播种时间与方式
晚收稻田套播的最佳时间为水稻收获前15至20天。采用机械直播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播种效率。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播种深度在1-2厘米之间,并保持行距约25-30厘米,以便后期管理。
施肥管理
肥料施用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每公顷应施用氮肥225-300公斤、磷肥75-150公斤、钾肥75-150公斤作为基肥。追肥则应在幼苗期和开花期分两次进行,每次追肥量约为总施肥量的三分之一。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油菜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标准强调要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同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收获与储藏
当油菜角果呈现黄褐色且大部分籽粒变黑时即可开始收获。机械化收割可大幅减少人工成本。收获后的油菜籽应及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8%,然后入库储存,避免潮湿导致霉变。
以上内容基于DB34/T 3160-2018标准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种植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程,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