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技术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微裂均质化再生处理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generation of Ol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by Micro-cracking Homogen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74-2018《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微裂均质化再生施工技术。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再生材料选择
该条款规定了用于再生混合料的主要材料应包括旧水泥混凝土破碎料、新集料、水泥以及水等。其中,旧水泥混凝土破碎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再生混合料的整体性能。要求旧水泥混凝土破碎料的粒径范围为10mm至50mm,并且其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此外,新集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建议使用质地坚硬、清洁无杂质的碎石或卵石作为新集料。
6.2 微裂处理工艺
在微裂处理工艺中,本标准特别强调了对旧水泥混凝土板进行预处理的重要性。首先需要清除表面松散物和污染物,然后采用高压水枪或其他有效方法清洗板面,确保表面干净整洁。接着,通过机械振动或者人工敲击的方式使旧水泥混凝土板产生细微裂缝,但要注意控制裂缝深度,一般不超过板厚的一半。这样做可以增加新旧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粘结力。
7.3 混合料配比设计
对于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确定最佳级配曲线,通常情况下,旧水泥混凝土破碎料占总质量的比例应在40%-60%之间;新集料的比例则约为30%-50%;水泥用量一般控制在8%-12%左右;水灰比则维持在0.35-0.45范围内。同时,还需通过室内试验验证混合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9.1 质量检验与验收
最后,在质量检验与验收环节,本标准明确了多个关键检测项目及其合格标准。例如,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弯拉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85%;路表平整度偏差不得超过15mm;相邻板块高差不大于5mm等。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上述规定时,方可判定该段路面达到合格标准。
以上是对DB34/T 3174-2018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