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临沧市早秋小麦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临沧市范围内早秋小麦的生产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Early Autumn Wheat in Lincang C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9T 11-2018 临沧市早秋小麦栽培技术标准》是针对临沧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制定的一项农业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于指导当地农民科学种植早秋小麦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如云麦系列等。这是因为临沧地处高原河谷地带,气候温凉湿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这些品种。正确的品种选择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
二、播种期确定
规定播种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一时期气温适中,降水充足,有利于小麦种子发芽出苗。过早播种易受高温影响,过晚则可能遭遇低温霜冻。适时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成穗率。
三、施肥管理
强调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吨以上,氮磷钾比例为1:0.5:0.5。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施适量速效氮肥。合理施肥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
要求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特别要注意防治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主要病虫害。通过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损失,保障小麦正常生长发育。
五、收获时间
建议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收获。此时籽粒含水量约为18%-22%,千粒重达到最大值。过早收获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则容易造成落粒现象。掌握好最佳收获时机至关重要。
六、轮作制度
提倡实行小麦与豆类作物轮作。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能够实现持续增产增收的目标。
以上几个方面是该标准中的核心内容。遵循这些技术要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必将有助于提升临沧地区早秋小麦的整体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