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产品质量信用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信息分类、采集内容、采集方式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企业产品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工作。
Title:Product Quality Credit Information - Part 2: Collectio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85.2-2018《产品质量信用信息 第2部分:采集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产品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系列关键术语,如“产品质量信用信息”、“采集主体”等。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例如,“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是指反映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诚信状况的信息,包括正面和负面信息。
采集原则
采集原则强调了客观性、公正性和合法性。这意味着采集过程应基于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并且所有采集活动都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此外,还要求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信息安全。
采集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质量信用信息的具体内容,涵盖基本信息、质量管理体系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信息等多个方面。其中,基本信息包括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则涉及企业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ISO9001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采集方法
关于采集方法,标准提出了多种方式,如现场调查、文件审核、网络检索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技术要求。例如,在进行现场调查时,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并由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共同执行,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数据处理与存储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标准要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同时,还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泄露或篡改。此外,明确了数据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以便日后查询使用。
以上是对DB34/T 3185.2-2018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