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的服务要求、服务流程、服务质量及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提供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的运营单位及相关机构。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Place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Serv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182-2018《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的服务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等核心概念。“公共场所”指供公众自由出入或使用的场所,如商场、车站等。“无线城市局域网”则是指在这些场所内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无线网络系统。这一部分为后续条款提供了基础理解框架。
网络覆盖与接入
根据标准要求,WLAN应确保在覆盖范围内信号强度不低于-75dBm,这保证了用户能够稳定连接网络。同时,对于热点区域,需支持至少50个并发用户同时在线,并且每个用户的带宽不低于512kbps。这意味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高并发需求,以避免网络拥塞。
安全保障
安全措施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传输的数据都必须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推荐使用WPA2及以上版本的协议。此外,还规定了身份认证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方式,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这对于防止非法入侵及数据泄露至关重要。
用户体验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标准提出了多项指标。例如,从发起连接请求到成功获取IP地址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网页加载时间不超过2秒;以及视频播放流畅度达到720P以上。这些具体数值有助于衡量实际服务质量是否达标。
维护管理
最后,关于维护管理工作也有明确规定。运营商需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处理故障问题,并记录相关日志信息以便追溯。另外,还强调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在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恢复服务。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不仅涵盖了技术层面的要求,同时也兼顾到了用户体验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推动我国公共无线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