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麦53号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云麦53号的种植与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unmai 5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5T 10-2019 云麦53号栽培技术规程》是云南省针对云麦53号这一小麦品种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期与播种量
标准规定云麦53号的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上旬至中旬。这个时间段能够保证充足的越冬前生长,提高抗寒能力。每亩播种量为8公斤左右,具体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种子质量适当调整。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到5厘米之间,过深会影响出苗率。
二、施肥管理
该标准强调了基肥的重要性,要求每亩施用有机肥1500至2000公斤作为基肥。追肥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拔节期,每亩施尿素10至15公斤;第二次在孕穗期,每亩施尿素5至10公斤。同时注意配合磷钾肥使用,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三、灌溉管理
云麦53号对水分需求较高,特别是在返青期和抽穗扬花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标准建议采用沟灌或喷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肥料流失。每次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多余积水,防止根系缺氧。
四、病虫害防治
针对云麦53号常见的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标准推荐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发病初期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2至3次。对于蚜虫等虫害,则可在发生初期用吡虫啉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五、收获期确定
云麦53号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此时籽粒含水量约为12%至14%,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过早收获会导致产量下降,过晚则可能增加霉变风险。
六、田间管理
标准还特别提到要定期清理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同时要注意观察植株长势,及时去除弱苗、病苗,确保群体结构合理。此外,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以上是《DB5305T 10-2019 云麦53号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希望能帮助种植者更好地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