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井工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的管理要求、运输设备管理、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井工煤矿的辅助运输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Guideline for Auxiliary Transportation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2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971-2013《井工煤矿辅助运输管理导则》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为井工煤矿的辅助运输管理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性
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所有井工煤矿的辅助运输管理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在特定地理和行业背景下实施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 术语和定义
- 辅助运输:指为煤矿生产服务的各种运输活动,包括人员、材料、设备等的运送。
- 主要运输巷道:用于主要运输任务的巷道,其设计和维护需符合特定要求。
解读:这些术语定义帮助从业者明确概念,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操作失误。
3. 运输系统规划
- 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
- 必须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合理配置运输设备。
解读:合理的规划能够有效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保障长期安全运行。
4. 运输设备选型
- 提升机、电机车、胶带输送机等设备的选择应考虑实际需求和技术参数匹配度。
- 设备性能指标如额定载重量、速度、制动距离等必须满足相关国家标准。
解读:正确选择运输设备对于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至关重要。
5. 安全管理措施
- 运输线路需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无安全隐患。
-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接受专业培训。
解读:安全管理是辅助运输工作的核心环节,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6. 应急预案
- 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方案,涵盖突发事件的预防、响应及恢复措施。
- 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解读: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以上内容基于DB34/T 1971-2013标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促进井工煤矿辅助运输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