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楸树组培快繁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培养条件及炼苗移栽等关键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楸树的组培快繁育苗生产及相关研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pid Propagation of Paulownia Seedlings by Tissue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楸树是一种珍贵的用材和观赏兼备的树种,其组培育苗技术在楸树种质资源保护与推广中具有重要意义。DB41/T 1865-2019《楸树组培快繁育苗技术规程》为楸树组培快繁提供了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规程指出,楸树组培应选用当年生或隔年生嫩枝作为外植体。外植体采集后需立即放入盛有无菌水的容器中,避免污染。具体操作时,要确保外植体新鲜且无病虫害,长度控制在3至5厘米之间。外植体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以上。
二、培养基配制与灭菌
培养基是楸树组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规程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1.5mg/L、NAA 0.1mg/L作为激素组合。培养基pH值控制在5.8左右,琼脂浓度为6.5g/L。配制好的培养基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温度121℃,时间20分钟。灭菌后的培养基应在冷却至室温后分装到培养瓶中,每瓶装量以20毫升为宜。
三、继代培养与壮苗炼苗
初次接种后进入继代培养阶段,每隔28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继代培养期间要注意观察芽点萌发情况,当芽长至2厘米时进行分株。壮苗炼苗阶段,将试管苗移至温室条件下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具体做法是先打开培养瓶盖通风1天,然后逐渐增加光照时间,直至完全撤除遮阴网。
四、移栽定植
移栽前要对基质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建议使用蛭石与珍珠岩按1:1比例混合配置的基质。移栽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幼苗根系。移栽后需保持基质湿润,但不可积水。移栽初期可适当喷施叶面肥,促进苗木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楸树组培苗易受细菌性软腐病和真菌性炭疽病侵害。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培养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洒。
六、质量检验
楸树组培苗出圃前必须进行质量检验。合格苗的标准为:高度不低于20厘米,茎粗不低于0.3厘米,叶片完整无病斑,根系发达且分布均匀。每批次抽样数量不少于总苗数的5%,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程条文,可以有效提高楸树组培快繁育苗的成功率,为楸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