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中交换数据项的定义、格式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Title: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Platform Data Specification - Part 4: Exchange Data I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是确保不同系统间信息互通的基础,DB3502T 048.4—2019《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数据规范 第4部分:交换数据项》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深入解析其核心内容。
在数据元定义部分,标准规定了每个数据元应包含名称、代码、定义、类型、长度、值域和备注等要素。例如,对于“事件时间”这一数据元,其代码为“SJ001”,定义为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刻,数据类型为日期时间型,最大长度为20字符,值域要求符合ISO 8601格式。这表明任何交换的数据都必须遵循统一的时间表示方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关于数据结构,标准强调了数据包的组成应当包括头部、主体和尾部三个部分。头部用于标识数据包的基本信息如版本号、发送方、接收方等;主体则承载实际的业务数据;尾部提供校验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以报警信息为例,头部需标明警情类别、紧急程度,主体包含报警地点、涉及人员信息,尾部通过哈希算法验证数据未被篡改。
数据交换协议部分指出,所有通信均应基于HTTPS或更高安全级别的传输协议,并采用AES-256加密算法对敏感字段进行保护。此外还要求实现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特定的数据资源。
最后,标准特别提到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项,在采集、存储及传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脱敏措施。比如身份证号码仅允许显示前六位和后四位,中间部分用星号代替。
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效率,也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