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址选择、羊舍建设、引种与繁育、饲料与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及废弃物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羊的规模化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 Sheep Breeding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1802-2019《湖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湖羊的饲养管理,提高湖羊养殖的科学性和生产效率。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出发,结合实际养殖经验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场舍建设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湖羊养殖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并且要求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及主要交通干道至少500米以上,以避免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此外,还强调了圈舍的设计要符合通风、采光的要求,同时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雨季时不会积水。这些措施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防控。
二、饲料与营养供给
湖羊作为反刍动物,其饲料的选择和配比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采用全株玉米青贮为主食,辅以优质干草如苜蓿草等,并适当添加精料。精料的比例一般控制在日粮总量的30%-40%之间,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钙磷比例保持在1.5:1至2:1之间。这种合理的营养搭配可以满足湖羊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促进健康快速成长。
三、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几点重要要求:首先,要定期对圈舍内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每周至少一次,特别是在春秋季节交替时期更需加强防疫工作;其次,要做好湖羊个体档案记录,包括出生日期、体重变化、配种情况等信息,便于后续跟踪管理;再次,注意观察湖羊的精神状态、食欲状况以及排泄物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疾病风险,提升养殖效益。
四、繁殖与育肥
关于繁殖环节,标准指出母羊的最佳配种年龄为1.5岁左右,初次产羔数通常为单胎,以后逐渐增加至双胞胎甚至多胞胎。为了提高受胎率,可采取人工授精技术或同期发情处理方法。至于育肥阶段,则主张分群饲养,根据体重大小划分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喂养策略。通常情况下,湖羊从断奶到出栏需要经历大约8-10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同时控制脂肪积累速度,以达到理想的屠宰品质。
综上所述,《湖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为湖羊养殖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方针,涵盖了从场地规划到具体操作流程等多个层面的内容。遵循该标准不仅有助于改善湖羊的生活条件,还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推动我国湖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