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的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相关业务管理及信息处理系统中对作业站点、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的标识与管理。
Title:Coding Specification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Sites, Units and Personne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565-2019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编码规范》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统一编码规则为人工影响天气(简称人影)作业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作业单位以及作业人员的编码工作。这表明,无论是开展人工增雨(雪)、防雹等具体任务的基层作业点,还是负责这些工作的机构及人员,都需遵循此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具体场所或地点。例如,设置在特定地理条件下的高炮作业点。
- 作业单位:承担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任务的组织实体,可以是气象部门下属机构或是授权的社会团体。
- 作业人员:直接参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操作者和技术支持人员。
3. 编码原则
编码应具有唯一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这意味着每个站点、单位和个人只能有一个对应的编码,并且随着业务发展能够增加新的编码而不破坏现有体系,同时要与其他相关系统保持一致。
4. 编码结构
标准规定了编码由若干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明确含义:
- 第一部分表示自治区代码;
- 第二部分标识盟市名称;
- 第三部分用于区分旗县区;
- 对于作业站点,则在其后添加三位数字序号;
- 单位编码则在末尾加上字母标识其性质;
- 个人编码还需包含出生年份和性别信息。
5. 编码示例
假设某旗县的一个高炮作业点编号为“150102H001”,其中“15”代表内蒙古自治区,“01”代表呼和浩特市,“02”代表该市下辖的一个旗县,“H”表示高炮作业类型,“001”是该旗县内第一个此类作业点。
6. 数据库管理要求
要求建立并维护一个完整的编码数据库,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组织架构变化或新增设施情况。此外还强调了信息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敏感资料。
7. 培训与宣传
各级管理部门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编码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于正确使用编码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要向社会公众普及这一标准化成果的意义所在,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15/T 1565-2019》不仅规范了区域内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也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